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国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资源约束,正在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雾霾扩大等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
几天前,在第二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在演讲中指出,中国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无法承受的负担我们必须找到一条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道路、相互依赖的道路。
环境问题集中爆发
人是自然的产物,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谁也离不开谁。在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中,由于优先发展经济对资源的不合理掠夺性开发,中国 美国的环境变化比过去3000年都要大,而且呈现出立体的特征。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罗建华说,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 美国的环境质量至少三次受到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 乡镇企业全面崛起;第二次是在1992年之后中国的市场经济进一步开放;第三次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 4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推动了经济增长。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1978年相比,中国 2013年美国GDP增长了71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但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出全面爆发的阶段。据报道,2003年,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2013年,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9%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作出判断,中国 美国2013年人均GDP为6800美元,开始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但要达到发达国家人均GDP 1万美元的水平,未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还会有博弈。
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龚建明说美国国会,中国和美国美国环境领域基本法《环保法修订案》于4月24日表决通过,将于2015年1月1日实施,有望解决环境保护中的共性问题。然而,罗建华说,随着中国的增长环保投资与钢铁、以水泥为代表的高能耗、随着高污染产品峰值点的出现,预测2020年后,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将陆续达到峰值,污染排放将全面下降。但是在2020年之前,“三高”消费高峰尚未到来,中国 美国的环境污染不会得到改善。
环境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据报道,2013年,中国唯一符合环保标准的城市是拉萨、海口和舟山。第十一届NPC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何铿说,大规模的环境污染表明,中国 中国以GDP为导向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把对GDP增长的重视转变为对人和环境的改善的生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墉表示,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环境保护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复杂就更复杂了。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一般是贯穿始终的“先污染、后治理”,“边发展、边治理”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三个阶段,而中国目前正处于“边发展、边治理”阶段。然而,受原有环境法律法规的限制,污染企业在中国普遍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实。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政府与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缺乏互动,它始终存在“上级有政策,地方有对策下级试图绕过上级的政策”,最终导致环境治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采取权宜之计采用姑息疗法”的怪圈。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指出,目前,中国 环保行政执法部门经常采用“以罚代刑”不走司法程序惩治环境案件,客观上纵容了环境污染的发生。
京湘企业投融资商会会长吴坦言,环境破坏确实是企业生产造成的,因为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创造价值的同时,成为了资源和碳排放的消耗大户,却不能污染环境“板子”完全击中了企业的头部。
在发展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仁武认为,中国梦首先是人民的梦民生,以及人们更基本的需求我们的生活就是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目前,中国 美国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甚至是一个政策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国家立法的进程,反之亦然“法治”也是找到和谐发展道路的基础和保障。
其实一个经济体还是在发展的、如果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或经济体有明确的环保意识,、采取适当的环保对策,严格执行环境控制措施,那么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将是清新的、环境优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指出,虽然中国 s环境经过治理有所改善,重污染的本质没有改变,污染带来的未来灾难还是未知数,主要是我们在解决环境污染方面缺乏更多的智慧、知识和能力。
在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看来,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经济优先论”协调发展论”可持续发展论”环境优先论”等等,保护身边的蓝天碧水,必须明确强调“环境优先”的原则。然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中心常务副主任孙小雯看来,“环境优先”我们必须考虑政府决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很重要,但是发展经济同样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找到平衡。 贵州环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