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控制委员会关于黑臭水污染治理、农村污水治理、污泥无害化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产业集群污水处理,五个领域的目标和完成情况以及处理技术的发展。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到2017年底,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截至2017年2月,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共排查出黑臭水体2082个,其中完成整治726个,正在整治592个,制定整治718个,未启动整治46个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各地区黑臭水体治理完成情况见下图。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黑臭水体存量巨大,离《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治理工作依然十分严峻。
黑臭水污染治理技术
“十三五”此后,黑臭水污染的治理一直是水污染治理行业的难点总的来说,黑臭水污染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水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情况不一样,控制难度大,没有成熟有效的技术,所以效果不是很显著。同时,黑臭水污染的治理涉及许多政府部门,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巨大,经济回报很少,政府的积极性很容易下降,也很容易引起重建设、轻运行、黑臭水体反弹现象。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提出黑臭水体治理要按照技术选择“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基本技术路线的具体实施。
污染控制和内源治理是黑臭水体治理的基础和前提。控污截污主要是通过沿水体建设和改造污水管道,将截污纳入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或者通过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这也是黑臭水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大多数内生控制技术都是手动的/通过机械疏浚消除污染。
生活水循环和淡水供应主要通过城市再生水、清洁地表水等,作为控制水体的补充水源等,增加水体的流动性。这种处理技术效果明显,但需要设置泵站、铺设管道等,施工难度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都很大同时,要防止调水过程中引入新的污染源。
净水是水处理的阶段性措施,生态修复是维持水质的长期措施。大多数净水技术借鉴污水处理技术修复水体,如A2O、絮凝沉淀、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稳定塘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但尚未形成一套成熟可行的黑臭水体水质净化技术路线,这也是目前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黑臭水体污染治理工作要结合各黑臭水体的实际情况,根据污染成因和治理目标,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技术实施不应采用统一的标准选择技术,而应强调“一水一方案”此外,为了保证黑臭水污染治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还需要综合考虑周边的污水处理厂、供排水管网、流域水环境等,协调城市水环境管理,保持水质长期达标。